目前分類:保育篇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化石名稱:"鯊魚齒"化石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地質層:二鬮層】【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 【採集地:桃園大溪】【採集時間:2004.03.02 】 【描述:本樣本約 長:高2cm:2cm (正面) 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四億年,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生存能力極強。】
【描述:鯊魚一生中可以生出數千顆牙齒,很多鯊魚的口中都有成排的利齒,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齒才是真正發揮牙齒的功能外,其餘幾排都是“仰臥”著以備用,就好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彼此複蓋著只要前排的牙齒脫落或磨碎,後排便會補上,有的一次只替換一、兩顆,其中角鯊和棘角鯊則會更換整排牙齒;替換的新牙會比舊牙來得巨大呈鋸齒狀,如此一來,鯊魚不但能僅僅咬住獵物,也能有效的將牠們鋸碎。】

【化石名稱:"鯊魚齒"化石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地質層:二鬮層】【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 【採集地:桃園大溪】【採集時間:2004.03.02 】 【描述:本樣本約 長:高2cm:2cm (正面與上方同) 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四億年,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生存能力極強。】
【鯊魚生命力超強,以不停游泳,讓水通過鰓,否則就會窒息;和硬骨魚類的不同處,是牠們沒有鰾來控制浮潛;如果停止游泳會往下沈,為了減輕在水中的重量,利用肝內具有大量的油。最敏銳的來自嗅覺,能聞出數哩外的血液等極細微的物質,並追蹤來源,且具有第六感 ~ 感電力,能藉著這種能力察覺物體四周數尺的微弱電場;還可藉著機械性的感受作用,感覺到 6 百尺外的魚類或動物所造成的震動。 】

【化石名稱:"鯊魚齒"化石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地質層:二鬮層】【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 【採集地:桃園大溪】【採集時間:2004.03.02 】 【描述:本樣本約 長:高2cm:2cm (反面) 】

【化石名稱:"鯊魚齒"化石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地質層:二鬮層】【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 【採集地:桃園大溪】【採集時間:2004.03.14 】 【描述:不同樣本約 長:高2.4cm : 1.8cm (正面) 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四億年,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生存能力極強。】

【化石名稱:"鯊魚齒"化石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地質層:二鬮層】【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 【採集地:桃園大溪】【採集時間:2004.03.14 】 【描述:不同樣本約 長:高2.4cm : 1.8cm (反面) 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四億年,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生存能力極強。】

【化石名稱:鯊魚齒】【地質年代:上新世(約300萬年)】【地質層:六重溪層 】【岩性:灰色沙岩(厚層頁岩互層)】【採集地:嘉義~牛埔】【採集時間:2000.07.10】
【描述:鯊魚一生中更換牙列四至五次,會用上兩萬顆以上的牙齒,脫落的牙齒被埋沒在泥沙中,沉積成為化石。】


海中的霸王 ~ 【 鯊魚 】

曾幾何時,鯊魚可是海中的霸王,在海洋生態系中,屬於頂級的掠食者,除了大型的鯨類,幾乎沒有天敵,如今卻落到如此窘困,說穿了還是敵不過人類對於魚翅的過度食用,促使漁民更加濫殺捕捉,取之背部、胸部到尾部,長有六到八片和一般的食用魚不同的魚鰭,有些遠洋漁船在捕獲鯊魚之後,竟然只割下價值較高的魚鰭,而活生生的將魚體丟回大海,海上竟成為殘忍的鯊戮戰場....;鯊魚是一種成長很慢的動物,成熟的年齡也比較晚,
再加上生殖能力又比其他魚類低許多,一旦族群數量減少,資源量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縱使漁民心中最愛的不是鯊魚,但是當其他魚類愈來愈少之後,體積較大的鯊魚,自然成為漁民另一種漁獲目標,像鯨鯊又稱「豆腐鯊」,那是更令人擔心的,未來鯊魚將面臨存亡的困境,這不是我們所願的,唯有消極的不得不採取保育性的限制捕撈,或是積極的勸阻禁食魚翅;讓古老的生物 - 鯊魚免得因人類而滅絕,應尊崇原屬牠們在海洋中稱霸的權利,而永久在地球上繼續生存著。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鹿"的"上顎牙齒"(正面) 】
【地質年代:更新世(約180萬年) 】
【地質層:林口的觀音山層】
【岩性:淺灰色而較疏鬆的砂岩和粉沙岩或泥岩兩者的互層】
【採集地:林口的文化一路口(電信局旁)的工地~廢土堆】 【採集時間:2000.08.13】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 : 文吉長臂蟹 "Myra Wenchii"】【地質年代 : 上新世(約300萬年)】【地質層 : 六重溪層 】【岩性 : 灰色沙岩(厚層頁岩互層)】【採集地 : 嘉義~牛埔】【採集時間 : 2000.07.10】【描述 : 背甲為倒立的卵形、前端大於後端,前緣成脖頸狀、突起、兩側下陷,步足細長、石化中不易保存,故看不見它的長臂(步足或螯肢)】



生命的詠歎 ~【鮭魚的一生】
 
 
海洋是地球孕育生命的搖籃,當生命誕生時,即使是短暫的曇花一現為燦爛輝煌而終其一生,有始有終完成生命的旅程,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而生生不息。......生命從海洋登陸,從陸地進出宇宙,延續著36億年的生命力,航向在未知的浩瀚宇宙中,這就是生命的詠嘆。

人類是地球有史以來唯一有智慧的生物,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角度看待所有生物的生命,而違反大自然運作的常理,因改變生態的環境而走向毀滅,與曾存活在地球2億多年傲視群倫的恐龍相比,恰如其反的是恐龍因無法改變環靜而毀滅。地球是快樂的天堂,也是毀滅的地獄。如何選擇,藉由魚的觀點~"鮭魚的一生"幫助我們回顧人類對待其他生物的方式,如何破壞生態的棲息地、資源的濫用與汙染、釀成全球環境惡化的禍因。進而改變人類看待所有存活在地球的生物,就是尊重生命。

鮭魚迴游的故事,讚嘆之餘帶點淒涼,像是宿命的安排,鮭魚天生本能地堅持從大海迴游到出生地交配產卵,鮭魚群集逆流而上,回到內陸裡的各大小河川與溪流中,其間的水流是多麼的湍急,地形多麼的險峻,牠們都要在死去之前回到出生地而繁衍下一代。從出生、成長、順游進入海洋、在迴游至出生地,就像是一個週期旅程,可歌可泣!談到鮭魚神奇的生命週期,從孵卵,幼魚,成魚,迴游,求偶,產卵後至死亡,生生不息的一生。

我們來了解"鮭魚的一生":

"孵卵":
鮭魚通常出生於離海 10到 700英哩的淡水河床上,會在 秋季產卵,卵通常產在好幾呎的冰雪之下,經過一個寒冬,才孵化成透明卵。鮭魚若在一個良好的產卵環境中,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卵會孵化成為魚苗,其中又有百分之七十五能夠安然游回到大海中繼續成長。

"幼魚":
經過三到四個月,小而虛弱的身軀在河床上,長成約一英吋的魚苗,然後根據不同品種的鮭魚習性,有的在河流,有的在湖裡生活一年,再隔年春天,隨著冰雪融化衝入海洋,四英吋長的小鮭魚正式進入了海中冒險的年代。

"成魚":
接著在擁有豐富食物的海洋生活中,鮭魚大肆地進食並快速成長,約二到五年後長成為成魚,太平洋中成長的肥碩鮭魚,呈現亮閃閃的銀白色。

"迴游":
時序初夏,鮭魚憑著味覺中家鄉的味道和星光的指引,向著淡水的家逆流而上。 此時,牠們就停止覓食,全靠體內所儲存的豐厚脂肪和蛋白質維持生命,鮭魚從大海逆流游迴河川上游,中途必須躍過瀑布和急流,穿越重重困難,平均每天要游29公里,這時候牠們的外觀會轉變成準備產卵時期的深紅色。

"求偶":
到了終點,鮭魚的身體還會產生化學變化,牠們的頭變成深綠色,公鮭的背隆起和長出鉤狀的鼻子,母鮭膨脹的肚腹復中則藏了約 4000 顆卵。

"產卵":
回到出生地,鮭魚開始配對並且會為了搶奪最佳產卵地點而彼此爭鬥,母鮭喜歡選擇在流通的水域,用尾巴奮力拍打河床,並於沙礫中挖一個約十八英吋的深坑洞產卵,配對的公鮭在其上射精,並趕 走其他來犯的鮭魚,最後公鮭跟母鮭合力將卵覆蓋起來,接著繼續往上游,重複爭鬥與產卵的過程,直到精疲力竭而死。

鮭魚的生命旅程,直到產完卵才算完滿的結束,在此之後便是另一段生命的開始,而未受精的卵和鮭魚的屍骸,則成為了鳥類及食腐肉動物在冬季來臨前的大餐。這種生命的始終能回歸原點而對大自然的養育與反哺表現了十足的生命力,就是目前人類所缺欠的胸襟與涵養是值得深思與反省。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