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頭ㄚm  大象化石     
【這支 "肋骨" 長達約70公分,為這隻大象化石中,裡頭最長的骨頭。】


【 石頭ㄚm 大象化石 採集錄 】上 篇 (更新版)


【您可曾想過在350萬年前的台灣島嶼上的某一處,已有大象悠遊在溪谷之中正吃著新鮮的嫩草,或在河口附近的沼澤正用鏟子狀的下巴鏟著水草一把把的大快朵頤?(遐想)】.....從台灣地質紀錄的歷史軌跡,讓我們倒帶追溯到350萬年前將重現當時的地質風貌,是如何呢?

【為什麼石頭ㄚm 要特別提出350萬年前在地球上的台灣某一處發生何事?】讓我抽絲剝繭娓娓道來~
要談350萬年前在地球上的台灣某一處發生了什麼大事?首先必須先來了解350萬年前台灣的地質環境,要了解350萬年前台灣的地質環境,就必須了解 "台灣島如何形成"?【350萬年前?】.....在台灣形成的年代中扮演了 "時間魔法師" 串聯了每階段的場景,它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的要角。"時間魔法師們" 是 "台灣島的形成" 的演員,"造山運動" 將是劇本的內容,"板塊擠壓" 就是本片的導演。從頭到尾撲朔迷離、高潮迭起操控著本齣戲的精髓與內涵,來完成 "台灣島的形成" 首部曲 ~ 精采有餘,至今仍欲罷不能.....當然未來會一定有續集(一)、續集(二)、.....不斷的演出。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

本片 ~ "台灣島的形成" 首部曲

序幕 :
在三疊紀晚期(約2億多年前)顯示,整個地球為一塊巨大的 "聯合古陸"(Pangaea)。地球上緩慢漂移著的陸地沿著赤道結合成了一個超級大陸,這個超級大陸被地質學家叫做 "盤古古陸"。在這個盤古古陸上,氣候處處溫暖,並且在逐漸地變得乾燥。針葉樹、蘇鐵類植物和蕨類植物遍佈在水分充足的地方(恐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誕生)。相對的,地球上那時也只有一個海,叫做原始大洋。此後,這塊超級大陸漸分離成二部份;北叫【勞亞古陸】(Laurasia),南稱【岡瓦納古陸】 (Gondwana) 。但依目前我們所見的大陸,其位置是經過了數千萬年來漂移所造成的。就是後來分別由勞亞古陸形成北美大陸、格陵蘭、與歐亞大陸。岡瓦納大陸則分裂成為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印度次大陸及南極大陸。板塊的漂移與消長隨著年代改變至今,目前地球表面上的大板塊約有9塊、小板塊約有12塊。

以 "板塊漂移" 論為前提,由此我們了解其中,"古台灣島的誕生" 就是在板塊運動催促下因應而生。
就此拉開序幕....

1.古台灣島的誕生 : 時間發生於 【1億5000萬~1億年前】(中生代 Mesozoic 侏儸紀~白堊紀)

1億5000萬年前,河川不斷從 "亞洲大陸"(歐亞大陸板塊上) 把大量的泥沙搬運下來,堆積在淺平的大陸棚上,"古太平洋板塊" 猛烈擠壓且隱沒入較輕的 "歐亞大陸板塊" 下,把原本堆積在大陸棚的沉積物,推擠成小島露出水面,這就是最早的 "古台灣島" 但一點也不像現在的台灣島,因為才剛開始而已。

2.海底盆地和高地的出現 : 時間發生於【1億~5000萬年前】(中生代 白堊紀~新生代 第三紀 古新世)

到了1億年前,"古太平板塊" 不再擠壓 "歐亞大陸板塊" 了,使 "古台灣島" 和亞洲大陸之間的大陸棚因停止擠壓力量消失,反而向兩側舒展且張裂開來,有的地方下陷成海底盆地,有的相對凸出成為高地,在 "古台灣島" 的西邊,就有座拱起的高地,由於靠近現在雲林北港一帶,地質學家便將其名命為【北港高地】。此時海底盆地的空間更寬廣,可容納從陸地上沖刷下來的泥沙,這些一層又一層的沉積物,日後會變成台灣主要的岩石;而 "北港高地" 岩層相當古老又堅硬,也將對台灣島的形狀有很重要的影響 ~ 台灣南北縱走的山脈一碰到它,也只好彎曲了。

3.堆積出沉積岩 : 時間發生於 【5000萬~2000萬年前】(新生代 第三紀 始新世~漸新世)

亞洲大陸上面的河流隨著大量泥沙,流入大海,在大陸棚上逐漸堆積大片 "沉積岩",大陸棚繼續張裂,使得海底盆地下陷,泥沙相對積得越來越厚,逐漸形成今天台灣見到的沉積岩。緊接著有更巨大變化就要發生了~原有的 "古太平洋板塊" 已經完全隱沒到 "歐亞大陸板塊" 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 "南中國海板塊" 以及 "菲律賓海板塊",它們將會對台灣有驚天動地的影響延續至今。

4.澎湖群島的誕生 : 時間發生於 【2000萬~1000萬年前】(新生代 第三紀 中新世)

在古台灣島的西邊,此時的澎湖群島也從海中冒出來了,原由 "歐亞大陸板塊" 不斷的張裂,而使得大陸棚中出現許多裂隙,於是地底的岩漿隨著裂隙湧冒而出,凝固成一塊塊的熔岩平台,就形成了 "澎湖群島",然而剛新上場的 "南中國海板塊" 來勢洶洶,它直搗 "菲律賓海板塊" 下方擠進去,巨大的力量引發一連串的火山島噴發出來。這時候,這些新的火山島雖離台灣還很遠,但是有 "菲律賓海板塊" 的推助之下,它們正緩緩的向台灣移動。令人訝異的是,原來它們就是今天的東部海岸山脈、 綠島、和蘭嶼咧!

5.台灣島正式現身 : 時間發生於 【1000萬~500萬年前】﹝新生代 第三紀 中新世(中晚期)﹞

由於 "菲律賓海板塊" 不斷的向西北擠壓,使得上面的一連串火山島,也慢慢往台灣靠攏,這段期間巨大的板塊擠壓相當驚人,竟然連沉睡在海底盆地億萬年的沉積物,經過 "菲律賓海板塊"這麼一擠,這些沉積物隆出海面,並且跟"古台灣島"以及小火山島,全部合為一體。台灣本島正式現身,抑立在天地之間。.... 500萬年前的這一場驚天動地的 "蓬萊造山運動",力量大得令人無法想像,拱出了好幾條高聳壯觀的山脈來。山脈陸續隆起的順序 ~ 首先推擠出 "中央山脈" ,接著 "雪山山脈" 與 "玉山山脈",之後陸續擠出西部麓山帶的山脈,如"阿里山山脈";直到最後的"海岸山脈"也跟著到齊,為台灣主要的5條山脈。

※6.西部平原出現 : 時間發生於【500萬~200萬年前】(新生代 第三紀 上新世)

注意!注意!別忘了我所提的某一件事....

【您可曾想過在350萬年前的台灣島嶼上的某一處,已有大象悠遊在溪谷之中正吃著新鮮的嫩草,或在河口附近的沼澤正用鏟子狀的下巴鏟著水草一把把的大快朵頤?(遐想)】.....

結果: 這不是遐想、這是真的。

【為什麼石頭ㄚm 要特別提出350萬年前在地球上的台灣某一處發生何事?】

解惑 : 因為石頭ㄚm 跟石頭ㄚb 發現了一頭大象的化石,牠生存的年代,時間的範圍就是屬於【500萬 ~200萬年前】這個時期,由挖掘到的地質層來了解,牠生存於350萬年前;但牠是屬於何種古象?到目前無法判別,但從古象的種類蒐集紀錄中,也更希望有興趣的古生物學者,能給這頭台灣古象加以正名,牠不僅有完全的身世背景,也將會有個屬於牠真正的台灣象名。
有了這個身世的地質背景為前提,緊接著還是繼續欣賞 "台灣島的形成",當然欣賞完這部片之後,石頭ㄚm就會公開讓大家看看【石頭ㄚm 大象化石 採集錄】。........續

※請詳細了解這個階段的地質環境:

造山運動不斷的持續著,台灣島的山脈越長越高,面積也越來越大,河流也大都已成形並侵蝕山岳,且堆積在山脈西邊的大陸棚上,泥沙堆疊漸漸加高,終於露出海面,形成一大片的沖積平原。
(西部平原包括了 "濁水溪平原" 、 "嘉南平原" 、 "高屏平原" )
而在台灣北部的陸上和海上,受 "菲律賓海的板塊" 的擠壓力越來越大,更往 "歐亞大陸板塊" 下方推擠,造成一連串的火山陸續噴發出來,連東北方的海底也被板塊拉裂出一道深溝 ~ "沖繩海槽",裂口正朝向宜蘭一帶...,而後面由 "菲律賓海板塊" 帶來的火山島串,更逼近台灣了...。

※由以上的地質環境,我們要了解的是台灣西北部麓山帶地區(中央山脈西側),自漸新世晚期(約2000多萬年)以來,大體為一連續的沉積環境,呈多次海進海退循環現象,可稱之為北部新第三紀沉積盆地。石頭ㄚm所發現的大象,就是生存在第三紀晚期海水正臨海退循環期時的西北部的麓山帶下(丘陵地山腳下),過著沒有人類干擾下的悠遊日子。

7.噴出大屯火山、裂出蘭陽平原 : 時間發生於【200萬年~50萬年】(新生代 第四紀 更新世)

受到 "菲律賓海板塊" 隱沒入 "歐亞大陸板塊" 後,台灣島北部、東北部開始大量噴發出 "大屯山火山群" 、 "觀音山火山"、"基隆火山群" (金瓜石產金之因) 都陸續噴發;而在東北部外海的 "龜山島"、"基隆嶼"、"棉花嶼"、等火山島嶼也都噴出來了。同時也拉張出 "沖繩海槽",一直拉裂到台灣東北部,在宜蘭一帶拉裂出一塊三角形的凹槽來,再經河流不斷沖刷下來的泥沙,便逐漸在這凹槽裡面堆積,形成了一塊三角形 "蘭陽平原"。火山噴發的時間從200多萬年前,一直到20萬年前才停止。

8.海岸山脈報到 : 時間發生於【50萬年前】(新生代 第四紀 更新世)

"有朋自遠方而來,不亦樂乎!" ....還記得在台灣島南方,有一連串火山島嗎?海岸山脈、綠島、蘭嶼在 "菲律賓海板塊"的推動下,不停的向台灣島匍匐前進。經過了1000多萬年、上千公里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就在這個時期,海岸山脈被造山運動的力量擠壓,黏入台灣島,二者成為一體。由於海岸山脈的靠攏,使得東部地形大大的改變,就是 "中央山脈" 和 "海岸山脈" 之間,出現了狹窄又細長的 "花東縱谷",因地處 "歐亞大陸板塊" 與 "菲律濱海板塊" 相撞的縫合處,而產生許多斷層帶故造成地震頻繁。

9.台北盆地的陷落(台灣頭)、恆春半島分叉(台灣尾)又有了變化 : 時間發生於【50萬~20萬年前】(新生代 第四紀 更新世)

台灣北部的張裂力量,使得雪山山脈西邊的丘陵中,約50萬年前在今天的林口一帶,裂出一道大斷層,陷落出一塊凹地,這就是 "台北盆地" 的雛形;而在約 100萬年前,在北部的河流直接切穿山區西流入海時,便在山麓前堆積一片 "林口沖積扇",也相對的抬升成 "林口台地",原來西流入海的河流,因台地阻隔而改流向北方出海,這就是台灣頭 "台北盆地" 和 "林口台地" 的形成。
這時的台灣尾也不甘寂寞,也來一段精采變化的演出,從來不曾休息的造山運動,把恆春半島海底的珊瑚礁慢慢的推擠出來,使台灣島變得越來越長,甚至還開出叉來,分別是 "貓頭鼻" 與 "鵝鑾鼻" ,就像是美麗的魚尾巴。

10.台灣海峽消失了 : 時間發生於【18000年前】(新生代 第四紀 更新世)

離現在全球氣候最近一次的冰河期,海水面大幅下降,使得台灣海峽乾凅了,露出底下的大陸棚,把台灣島和亞洲大陸連成一大片陸地,也聚集了許多南下避寒的動物,在草原上生活。甚至也有史前的人類來台灣島定居,可說是最早的 "台灣人"。台南左鎮菜寮溪所採集到的史前 "左鎮人",為台灣目前發現掘出的最早的古人類,距今約一萬年到三萬年。

11.今天的台灣島 : 【現在】 (新生代 第四紀 全新世)

冰河期過後,氣候回暖、海水面又慢慢上升,台灣海峽又回來了。於是海水把台灣島和亞洲大陸隔開來,台灣島又恢復成島嶼了。
哇!這就是1億多年以來,"台灣島的形成" 所上演的種種精采故事,經歷過各式各樣的驚悚離奇、撲 朔迷離、變化多端、高潮迭起.....台灣終於現成今日的風貌~高山連綿聳立,溪流縱橫遍佈,真是個美麗之島,"我們的~ Formosa!"

也漸入尾聲了,"台灣島" 歷經了數千萬年靠板塊的堆擠與造山運動,延續至今才有今日的風貌(胖胖的地瓜狀),加上周圍還有幾個可愛的火山小島,這些渾然天成氣象萬千的大地之作,得來不易.....甚至未來的台灣島又將會是如何改變?現在的我們雖未能看到未來,但我們都曉得板塊的擠壓與造山運動仍持續著......眼前我們應如何面對養育我們的土地而能與其它生命體平等共存,今日台灣島的生態能幸運的居住在這塊豐饒的地表上生生不息,祖籍各異的它們分別來自大陸南方與西南雲貴高原或許多南洋來的移民....,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型態和習性與台灣環境融為一體,與這塊土地行「交互作用」各式各樣的「Made in Taiwan」,而培育出 "台灣特有種",另外還有特有亞種(習性或型態已演化與其親族有所不同,但尚未獨立成種)也正持續著,不久的將來都會逐漸變成特有種,而且出現「台灣特有屬」是必然的走向 ~ 這些台灣特有(亞)種也是我們要特別保育的對象如:
哺乳類 : 如台灣獼猴(特)台灣黑熊(亞)、台灣大蹄鼻蝠(特)、白鼻心(亞)、水鹿(亞)、雲豹(亞)、台灣長鬃山羊(特)....。
爬蟲類 : 蘭嶼守宮(特)金絲蛇(特)、標蛇(特)、菊池氏龜殼花(特)、台灣赤煉蛇(亞)、 台灣草蜥(特)、蓬萊草蜥 (特)....。
淡水魚類 : 台灣馬口魚(特)、櫻花鉤吻鮭(亞)、埔里中華爬岩鰍(特)、台東間爬岩鰍(特).....。
鳥類 : 台灣藍鵲(特)、藍腹鷴(特)、烏頭翁(特)、黑長尾雉(特)、深山竹雞(特)、黃山雀(特)、藪鳥(特)...,草鴞(亞)、蘭嶼角鴞(亞)、大赤啄木(亞)、畫眉(亞)、白頭鶇(亞)、煤山雀(亞)、松雀鷹(亞).....。
兩棲類 : 台灣山椒魚(特)、台北樹蛙(特)、莫氏樹蛙(特)、翡翠樹蛙(特)......。
昆蟲類 : 寬尾鳳蝶(特)、曙鳳蝶(特)、台灣大鍬形蟲(特)、津田氏大頭竹節蟲(特)、台灣長臂金龜(特).....。
植物類 : 臺灣穗花杉(特)、臺灣油杉(特)、南湖柳葉菜(特)、臺灣水青岡(特)、清水圓柏(特)、台灣百合(特)、台灣萍蓬(特).....。
以上這些種種.....除了包括台灣島所有的生命體,當然未來還有 "台灣人特有種" 也不缺席,更多「台灣特有種」的人類,【牠】 特含了 "關懷" 的DNA、還具備一顆堅定的心~能永遠關懷著這片土地的點點滴滴。他們關心的對象當然也不只單是特有種,而是整個生態界,....... "珍惜生命、疼惜台灣、保護地球" 就是未來 "台灣人特有種" 的特質(我們期盼)。....不管未來台灣島的地形走向如何?在這裡落地生根的生命體,未來幾萬年、幾百萬年...以後,牠們遠離了祖先的模樣,但確立獨屬的 "台灣特有種",以島名為姓 "台灣",正汲汲為下一代奠定最美麗的風範。


本片~ "台灣島的形成" 首部曲 ─ END ─


~ 待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