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名稱 :鋅孔雀石 Rosasite 】【類別 :碳酸鹽】

【成分: (Cu, Zn)2CO3(OH)2 】【晶系:單斜晶系 Monclinic 】【硬度:4 】

【描述:有纖維狀的絲絨,呈藍綠色或綠色色澤,伴生的礦物 包括 褐鐵礦(limonite) 、菱鋅礦(smithsonite)、異極礦(hemimorphite)、孔雀石(malachite)綠碳銅鋅礦 (aurichalcite) and 方解石(calcite)。】
本礦產地:墨西哥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這隻鯨魚的肋骨化石發現時,露出局部,但受風化已久有破損而成數塊,當初以為還會有其他部位的骨頭出現(心中強烈渴望)...,畢竟能成化石不易,無法如願理所當然;但還是沉浸於驚豔的喜悅中...。尖鑿放在化石一旁,大小可看出 】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這隻鯨魚的肋骨化石發現時,露出局部,但受風化已久有破損而成數塊,當初以為還會有其他部位的骨頭出現(心中強烈渴望)...,畢竟能成化石不易,無法如願理所當然;但還是沉浸於驚豔的喜悅中...;採集出來就這數塊。(Close) 】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這隻鯨魚的肋骨化石發現時,露出局部,但受風化已久有破損而成數塊,當初以為還會有其他部位的骨頭出現(心中強烈渴望)...,畢竟能成化石不易,無法如願理所當然;但還是沉浸於驚豔的喜悅中...;採集出來就這數塊,全部放在一旁。(Close) 】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同一塊)採集回來經過整理,所呈現的風貌 ~ 鯨魚肋骨(局部) 】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同一塊)採集回來經過整理,所呈現的風貌 ~ 鯨魚肋骨(局部)反面 】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同一塊)採集回來經過整理,所呈現的風貌 ~ 鯨魚肋骨(局部) 】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採集回來經過整理,所呈現的風貌 ~ 鯨魚肋骨(局部),本來還可把兩塊再癒合成整塊,但黏合時兩塊之間有空隙太明顯(風化),不黏合順便可觀察骨頭的結構。 】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觀察鯨魚肋骨(局部)內部的結構。(俯拍) 】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量出本化石的大小(長度約10cm) 】

【化石名稱:鯨魚肋骨】【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2004.09.26】【描述:石頭ㄚb 的手握著本化石,大小約可看出。 】




【鯨艷的那一刻........】


鯨艷的那一刻........ 榔頭敲打的鏗鏘聲與你雄壯鯨尾擊浪的拍打聲,在寧靜的山谷與海域中相呼應,
千萬年的吶喊,不同的聽覺感官讓有聲與無聲傳達了你我的訊息,讓我們在不同的時空交會 .....屏息而凝視著你,凍結了時光的流轉,鯨艷你的重現。

鯨艷的那一刻........ 尖鑿小心翼翼遊走你的身軀,不碰觸而能刻劃出你的形影,漸漸地露出你的實體;
即使是蛛絲馬跡微少的神祕部位,也讓我知道你是誰,鯨艷你的龐大。

鯨艷的那一刻........ 你靜靜的躺著,受盡了地質千錘百鍊的磨難,今日熬出頭雖只留下微小的精髓, 也足以傲視群倫,敘說著你生存的年代,數百萬年前你已悠遊在台灣的海域中 而在太平洋上迴游數萬公里,鯨艷你的生命力。

鯨艷的那一刻........ 撫摸著石化的身軀、探索著謎樣的身世,區區的肋骨末端小小的份量,緊握在我手裡, 比例的差距卻掩不住你超大的身體,鯨艷著我手中的"海ㄤ"。(註:海ㄤ就是鯨魚)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環紋滿月蛤 Lucinoma annulata (滿月蛤科)】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1000多萬年) 】【地質層:南莊層】【岩性:南莊層石灰質岩質 】
【採集地:甲仙 ~ 白雲仙谷化石區(大樹下)】【採集時間:1998.05.23】
【描述: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其中唯一有變形劇烈而壓成扁狀的,其外殼紋路可清楚看到數條細膩的生長線。】

【描述: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本種是在採集"高麗花月蛤"化石時,混雜其中出現的,可觀察其殼頂部份。】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高麗花月蛤 Loripes goliath(滿月蛤科)】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1000多萬年)】【地質層:南莊層】
【岩性:南莊層石灰質岩質 】【採集地:甲仙 ~ 白雲仙谷化石區(大樹下)】
【採集時間 : 1998.05.23】【描述: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本種量多在甲仙各化石區有出現,其中最大者~高14.5cm、長16cm,兩殼厚度達11.5cm ,多屬內模標本。】

【化石名稱:高麗花月蛤 Loripes goliath(滿月蛤科)】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1000多萬年)】
【地質層:南莊層】【岩性:南莊層石灰質岩質 】
【採集地:甲仙 ~ 白雲仙谷化石區(大樹下)】【採集時間 : 1998.05.23】
【描述: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本種量多在甲仙各化石區有出現,其中最大者~高14.5cm、長16cm,兩殼厚度達11.5cm ,多屬內模標本。】

【描述:(可觀察其殼頂) 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本種量多在甲仙各化石區有出現,其中最大者~高14.5cm、長16cm,兩殼厚度達11.5cm,多屬內模標本。】

【描述:(可觀察其殼頂及側面) 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本種量多在甲仙各化石區有出現,其中最大者~高14.5cm、長16cm,兩殼厚度達11.5cm,多屬內模標本。】

【描述 : (正面)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本種量多在甲仙各化石區有出現,其中最大者~高14.5cm、長16cm,兩殼厚度達11.5cm,多屬內模標本。】

【描述:(反面)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本種量多在甲仙各化石區有出現,其中最大者~高14.5cm、長16cm,兩殼厚度達11.5cm,多屬內模標本。】

【描述:(殼頂的雙殼密合))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本種量多在甲仙各化石區有出現,其中最大者~高14.5cm、長16cm,兩殼厚度達11.5cm,多屬內模標本。】



甲仙的特產 ~ 【高麗花月蛤 化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一來到"甲仙"這個地方,就會令人想嘗試聞名遐邇又香又Q 的"甲仙芋",夏季來時,當然要來一杯冰涼的"甲仙芋仔冰"....,這些令人滿足了口腹之慾之後呢?別忘了!還有一種別於其他地方性的食品特產品,那就是甲仙的地質特產──"化石"。


甲仙的化石開始於1928年日本人橫山所發表的高麗花月蛤(俗稱滿月蛤),而其中較著名的產地有四德化石谷、白雲仙谷、牛埔及葡萄田等化石區。其中四德化石谷已列為全省唯一的化石保護區禁止採集。而白雲仙谷則為私人土地,未經許可亦不能任意採集。甲仙除了以高麗花月蛤聞名中外,還有出產台灣化石至寶「翁戎螺」,民國72年由鄉民呂志華在四德化石谷附近發現一大型螺類,再經由台灣省博物館賴景陽先生研究發現是新種類的翁戎螺,且命名為「甲仙翁戎螺」。另外甲仙鄉更有國內少見的化石博物館,裏面陳列有採自甲仙鄉各式各樣的化石,包括有甲仙翁戎螺、曾氏金梭魚等珍貴化石,是一處戶外教學的好場所。(甲仙化石資訊)了解了甲仙的化石後,由於 "高麗花月蛤 化石" 出土曾經數量多,分別於四德化石谷山崖,葡萄田山丘,白雲仙谷山崖,班芝埔山谷.....多處地方大量露頭,所以說.....甲仙的特產就是非【高麗花月蛤 化石】莫屬。

當然「甲仙翁戎螺」也是甲仙的特產,但翁戎螺光現生數量已不多了,更何況「甲仙翁戎螺」是台灣僅有的;而且已絕種,非常珍貴。目前已知只有7個出土...,數量如此少而珍貴就不列入一般性的特產了,而由數量多 "高麗花月蛤" 化石來代表了;以後來到甲仙,就不會把甲仙的"高麗花月蛤"化石 誤看成 "甲仙芋頭" 呢!記得 "吃的" 與 "看的" 是不一樣的,"吃的" 到街上去品嚐;"看的" 就要去 "甲仙化石館" 欣賞,這一趟來到甲仙就不虛此行而會是個知性之旅ㄛ!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海扇蛤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桂竹林層 】【岩性:淺灰色沙岩(厚層頁岩互層)】
【採集地:苗栗】【採集時間:1998.04.03】【描述:完整的個體,有內、外模。】

【描述:內模完整清楚,有粗細的放射肋。 】

【描述 : 一半的外模,紋路仍清晰可見。 】

【化石名稱:海鷗蛤】【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桂竹林層 】【岩性:淺灰色沙岩(厚層頁岩互層)】
【採集地:苗栗】【採集時間:1998.05.23】【描述:完整的個體,有內、外模。 】

【描述:內模完整清楚 】

【描述:外模完整清楚 】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台灣巨螯蟹的"掌節"化石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桂竹林層 】【岩性:淺灰色沙岩(厚層頁岩互層)】
【採集地:苗栗】【採集時間:1998.02.20.】
【描述:這是一隻很大(重)螃蟹的巨螯,雖是螯肢其中的"掌節"部份,單是光"掌節"部分就有如大龍蝦的"頭"一般大,然而牠的甲殼很厚,令人訝異的是且可從外殼上清楚看到漂亮的花紋。】

【與上方照片同(不同角度)】
【描述:從外觀乍看之下,猶如爬蟲類的"海鬣蜥",發覺前方有一對似眼孔,與厚厚的嘴唇....,但總覺得比例有誤差,更何況最前方有螃蟹螯肢"可動指"的烙印(深深的印模),於是再詳細端詳,當然就是屬於某大螃蟹的大螯肢....。】

【"可動指"的烙印(深深的印模)】~ CLOSE

【螯肢的"掌節"部分】
【石化的特徵:牠有超厚的甲殼,石化優質到外殼上竟能清楚看到漂亮的花紋。】

【外殼上竟能清楚看到漂亮的花紋。】~ CLOSE

【化石名稱:台灣巨螯蟹的"掌節"化石 】(全景FULL)
【日本有 (甘氏巨螯蟹)為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螃蟹(日本和台灣周圍海域有產),有記錄最長的一隻接近4公尺 ... (澳洲巨螯蟹)是所有螃蟹中體重最重者,有接 近30公斤的記錄....,但以這巨螯蟹的"掌節"化石來做體積比例測量,相信牠足可稱為" 台灣巨螯蟹 " 的化石,不是嗎?】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貨幣菱蟹" Parthenope nummiferus 菱蟹科 Family Parthenopidae】【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地質層桂:竹林層 】【岩性:淺灰色沙岩(厚層頁岩互層)】【採集地 苗栗】【採集時間:2000.01.02.】【描述:這是一個結核球狀的紗質岩塊,裡頭有一小群"貨幣菱蟹"...,較完整性的有四隻"貨幣菱蟹",可數數看喔!】

【描述:這是一個結核球狀的紗質岩塊,分成兩半的其中一半,這一半裡頭可找出 3 隻ㄛ,可找找看喔!】

【描述:這是一個結核球狀的紗質岩塊,分成兩半的其中一半,這一半裡頭可找出 1 隻ㄛ,可找找看喔!】

【第 1 隻 "貨幣菱蟹" .... 描述 : 背甲呈菱形,中軸呈棍棒狀,側溝深刻,但不顯著,表面覆有大小不同型的膿疱。分佈於夏威夷、日本西南沿海、台灣,棲息在水深70至95公尺的泥質或貝殼碎片海底。】

【第 2 隻 "貨幣菱蟹" .... 】

【第 3 隻 "貨幣菱蟹"(只露一半) .... 】

【第 4 隻 "貨幣菱蟹" ....】

【這是牠們零散的長臂螯肢(內膜),兩側邊緣呈鋸齒狀。】

【這是牠們零散的長臂螯肢外模,另有一"貨幣菱蟹"的外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 圓滾滾、胖嘟嘟 " 的【饅頭蟹】,卡哇伊呢!


【化石名稱:卷折饅頭蟹 "Calappa lophos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
【地質層:二鬮層】【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
【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 【採集時間:1998.08.10】
【描述:結核球狀的真空包裹著個體,石化非常的完整,且螯腳被礦物的方解石所置換,背甲呈鼓脹的小饅頭狀,前緣與側緣構成圓頂形,後緣呈平直而稍彎曲,兩側的邊緣有粒狀或呈長短不一的小鋸齒。】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鳳螺 " Babylonia"(右側)、科中文名 蛾螺科 科名 Buccinidae 】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採集時間:1998.08.10】
【描述:左側是現生的"台灣鳳螺"Babylonia formosae" 俗稱~ 小鳳螺、風螺、皇螺 ,可與右側的"鳳螺"化石做比對(本圖片)】

【描述:兩者的前水管溝旁的裂隙比較。】

【描述:兩者的內唇比較】

【描述 : "鳳螺" 棲息於淺海且為軟泥或沙泥質的海底,為底棲夜行性生物,屬於肉食性或腐食性中型螺類。而分佈於台灣海峽沙泥底淺海。】



來個【烤鳳螺】配冰ㄟ啤酒.....暑氣全消、涼一夏ㄟ!


鳳螺、花螺、風螺、皇螺 ....這就是咱們講ㄟ鳳螺,也就是台灣的「象牙鳳螺」。

由於象牙鳳螺外殼漂亮、肉質鮮美,在海鮮店是相當受歡迎的食材,近年來過度捕撈,量源銳減,造成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上揚,須仰賴進口。其市場潛力大,單亞洲地區每年至少有六千噸左右的需求量,目前東南亞各國積極投入養殖工作,越南與中國大陸已進行商業化養殖。在台灣,較常見的為"台灣鳳螺"及"象牙鳳螺",但屬台灣「象牙鳳螺」快被撈光了,水產試驗所於是和澎湖水族館開始研究象牙鳳螺養殖技術,未來再將養殖技術移轉民間業者。利用現有九孔池、魚蝦苗繁殖池或5~20坪之水泥池即可進行養殖。鳳螺養殖之成本低廉、便於照顧且具經濟價值,由於目前各地鳳螺資源缺乏,現繁殖技術開發成功,為極具養殖發展潛力之海水螺類 ,前景相當看好。

....所以未來的台灣的「象牙鳳螺」,是要靠養殖的才吃得到,野生的風螺只能從石頭ㄚm的"鳳螺"來探索ㄛ...。看看圖片的鳳螺化石與現生的"台灣鳳螺"做個比對,您能看出之間的差異嗎?

中文名 臺灣鳳螺 "Babylonia formosae" (本圖片的現生可比對)
科中文名 蛾螺科
科名 Buccinidae
中文俗名 小鳳螺、風螺、皇螺 

中文名 象牙鳳螺 "Babylonia areolata" (目前沒圖片)
科中文名 峨螺科
科名 Buccinidae
中文俗名 象牙螺、鳳螺、花螺、風螺、皇螺

"烤鳳螺",就是將鳳螺立在粗鹽上,淋上酒精後點火,滾滾火勢將螺內的肉汁一一逼出,保留每顆鳳螺完整的湯汁,螺肉 Q中帶香,再配上一大口的冰啤酒.......喔ㄛ!讚ㄟ!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石名稱:陽傘螺 "Xenophora exuta" 腹足綱 , 綴殼螺科 。】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700萬年) 】【地質層:二鬮層】
【岩性:青灰色至灰色沙岩與頁岩互層】【採集地:大溪的大漢溪河床】【採集時間:1998.10.19】【描述:殼表有輕微波狀肋,周緣薄而不整齊,棲於淺海至深海砂礫底 。這幾個都是完整的個體,其中之一有完整的內、外模。】

【描述:這是ㄧ個完整的個體,但最奇特的是它的後面也附著同樣的"陽傘螺"倆個底部相連。(請看下面 照片)】

【描述:這是ㄧ個完整的個體,(與上方同)但最奇特的是它的後面也附著同樣的"陽傘螺"倆個底部相連。由側拍可看清晰看出兩個的各別殼頂,還像會旋轉的陀螺。】

【描述:(與上方同)這就是它的另一面(反面),也有另外一個陽傘螺。】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